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涤纶长丝土工布的生产能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装备水平、工艺技术、产品质量目前基本与国际接轨。丙纶长丝土工布目前在我国仍然是技术空白。
业内普遍认为涤纶的物理性能优于丙纶。其稳定性、耐热性、抗老化性优于丙纶。实际上,聚丙烯切片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适当的设备配置和加工条件,在运用先进设备、技术加工的条件下,经多次牵伸,同样可制得结构紧密、性能优越的丙纶纤维。通过铺网、针刺固结后做出的丙纶长丝土工布,成布均匀度、强度等均得到提高,各方面的指标达到涤纶土工布的标准。特别是在100g/m2克重以上时(工业用土工布大都在200克重/平方米以上),优势更加明显。在使用针刺工艺固结的情况下,由于涤纶长丝不可能像丙纶长丝产品一样进行充分的固结,而丙纶长丝经针刺后可形成紧密的三维结构,强力及其均匀度明显优于涤纶长丝。再有一方面,丙纶要经过抗紫外线处理来达到长期暴露使用的要求。但土工布一般都不暴露在阳光、空气中,并不要求材料有太高的耐日晒性能,反而对其耐腐蚀性、抗老化提出更高要求。丙纶有极强的抗酸、碱性能,这方面比涤纶优越,它能在各类地质条件和环境中使用,如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漏、抗腐蚀处理。为此,我国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进口丙纶土工布。
据了解,早在国家“七五”期间,原纺织工业部就组织了科研攻关。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此项目最终搁浅,没有实现产业化生产。经历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丙纶长丝土工布设备和产品还是处于空白状态。业内也有不少呼声,但至今收效式微。据纺粘分会调查了解,国内有绍兴励达无纺布有限公司、大连华阳化纤科技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在积极研发中。绍兴励达公司瞄准我国丙纶长丝土工布设备和产品的市场空白,独立设计制造了一条国产化的丙纶长丝土工布的生产线。该生产线幅宽1.8米,是一条处于中试阶段的生产线。其技术和工艺正在不断改进之中。总经理单景连告诉我们,励达公司通过2年的努力,在丙纶长丝土工布研发、工艺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纺丝位已经从1位扩展到6位。最难啃的技术“骨头”——丙纶丝束的混合牵伸、往复铺网等方面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离万里长征胜利还有一公里”单总说。
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励达公司近几年研发丙纶长丝土工布的艰辛路程。“许多地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以借鉴,没有经验可以学习,许多时候是边想边干。”单总说,“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许多想法要通过实验来印证,有时,方案要改过,零件、模具都要重新加工”。我们看到,在生产车间丙纶长丝土工布生产线前面有一个用围栏圈起来的区域,那是单景连的现场办公室。坐在生产线设备前的他告诉我们,“有时候我就坐在生产线前面,边画图纸边设计,现场指导员工重新修改方案”。据了解,励达公司在丙纶长丝土工布生产线和产品研制上有许多创新的东西。例如,对丝束的冷却方面,就先后采用冰块制冷、到表冷器制冷,再到喷淋、循环风制冷等方法,反复试验数十次。又如解决丝束绕辊问题,先后采用喷雾、喷水、电子风棒、热轧、加抗静电母粒等办法。
绍兴励达公司是我国第一条聚酯土工布生产线的研发单位,现在,在单总的带领下,公司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丙纶长丝土工布生产线方向努力。单景连告诉我们,这条国产丙纶土工布生产线的研制目的是填补国内空白,结束我国单一涤纶土工布的历史,为行业发展做贡献,为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目前的1.8米线的基础上,将放大到6米生产线,最终实现产业化”。单总信心满满。
其实,真正攻破丙纶长丝土工布的技术难关还有许多路要走。丙纶长丝加工工艺、设备制造等许多地方不同于涤纶长丝,许多方面存在技术屏障。这也是为什么丙纶市场土工布不能那么快就取得突破的原因。但丙纶有较好的单丝强力,良好的热熔粘合性,且因其比重低,相同的克重的丙纶比涤纶多出45%的纤维根数(节省原料,降低成本),因此,丙纶土工布发展后劲和性价比优势就显得十分明显。
我国在高速公路、铁路路基铺设、堤坝加固、有害物体填埋等领域对丙纶土工布有不小的需求,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尽早实现丙纶长丝土工布国产化、产业化是纺粘非织造布行业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离丙纶长丝纺粘针刺土工布问世已经不远了。